YAMAHA BW’s 100 飼養日記 19 – 時速表&後剎車鋼索更新

DSC_0548

換了前保桿之後,面板可以直接拿下來,方便很多

DSC_0551

這次主要的問題

DSC_0552

看來車上不是原廠的,或是其他車種的

DSC_0558

原來的後剎車線,因為沒有確實固定,外皮磨掉,金屬殼生鏽

DSC_0554

原廠的防塵套是跟剎車線一起的,螺絲不要鎖到底比較好固定

DSC_0556

原來後剎車線還有個防塵套,可是跟外面的彈簧有點干涉,大概撐不久

現在轉動後輪似乎有個角度輪框會磨到剎車皮,如果火焰板手能拆後輪下來的話才能檢查看看了

YAMAHA BW’s 100 飼養日記 18 – 電發維修

DSC_0515

料陸續都到了,原本想要等禮拜六再施工,但是踩得有點煩,決定趕快弄一弄

DSC_0517

舊的軸承先敲出來,換裝SKF 6003-2RSH

DSC_0518

現在的SKF也是中國製造了,不知道品質是否……

DSC_0522

這裡的滾針軸承只剩下外殼在裡面了,要找個尺寸剛好的棒子敲出來

DSC_0523

BW’s 100的滾針軸承似乎只買得到原廠的,不然其實很想都換成SKF

DSC_0526

齒輪接觸面抹了一點點黃油,小齒輪內也灌滿黃油

全部裝好之後,順利的電啟動了,而且只聽得到活塞的聲音

這邊搞定之後,總算可以回到原本的翻新計畫上

YAMAHA BW’s 100 飼養日記 17 – 傳動&電發檢點

前一陣子BWs開始電發”卡住”,有時可以發,有時不行,有時還有尖銳的金屬聲

原本懷疑是啟動離合器或是馬達,但是症狀都不完全吻合

最後還是決定一個一個拆起來看

DSC_0481

火焰板手敲三下就開了,超好用

DSC_0482 (1)

車上居然是傳說中的3AA開閉盤

DSC_0484

把啟動惰輪拉出來的時候,就知道完蛋了

裡面的滾針軸承用料很有問題啊…… 可是沒尺寸只能跟原廠買

這樣只能等料備齊再說了

DSC_0487

啟動大齒輪中間的軸承也有受損,大概是車行用氣動鎖的結果

DSC_0488

腳踩離合齒輪,上次龜毛就內外一組都買了新的,要價500說……

先想辦法把東西都買到再說了

Garage Life 27 – 電動衝擊板手 (火焰板手)

DSC_0467

騎速可達不可能逃過要拆傳動的宿命

兩個轉來轉去的盤子又沒有檔位可以固定,這時候真的很懷念打檔車

其實我比較想用手工具來拆卸,但是卻發現Y牌的風葉盤沒有固定點

那就買了俗稱的火焰板手,這東西應該是不用多介紹了

DSC_0471

正好家裡還有閒置的汽車電瓶,當作電源正好

YAMAHA BW’s 100 飼養日記 15 – 車殼更新

DSC_0320

施工前,先來一張,接下來先拆光車殼

DSC_0322

阻風門換新,原廠真是貴鬆鬆

DSC_0324

岐管束環螺絲滑牙,更新

DSC_0327

搞定

DSC_0328

電阻爆掉了,也換新

DSC_0330

跟周圍的新舊程度真不搭……

DSC_0333

儀表蓋也換新

DSC_0336

亮面黑車殼上車

DSC_0338

整理好放了很久的扶手

DSC_0340

超乾淨

DSC_0343

前保桿上車,燈殼顯得好舊

DSC_0356

完工~~室友表示完全沒有不一樣

接下來可能需要一點裝飾,打算自己設計貼紙去割

YAMAHA BW’s 100 飼養日記 12 – 二手保桿整理

一直不喜歡扶手有貨架的版本,因為每個焊點都是潛在生鏽的發生點…

DSC_0241

新品很難買了,而且想要處理成霧面黑,買二手貨比較省錢

DSC_0242

累!

DSC_0245

噴完第一層就下雨,後來停了,乾了噴第二層又下!

結果最後太急不小心印了點指紋上去……

至少有點距離的時候看起來不錯啦

等新殼一起上車

YAMAHA BW’s 100 飼養日記 10 – Brembo對向卡鉗

DSC_0197

本來是想裝NCY的黑色對向,不過在朋友R君的不大力勸說之下

買了人生第一顆Brembo卡鉗,雖然是二手整理的

DSC_0200

先把車上的剎車油漏出來

DSC_0201

原本以為前面又要全拆,結果拆兩件就可以了

DSC_0203

朋友J君要領養去用,等等分解清潔

DSC_0205

卡鉗先假組合

DSC_0206

油管,支架裝上,灌油

油管接頭忘記鎖緊了滴油下來……

DSC_0209

油缸內還OK,繼續用

DSC_0212 (1)

扭力23Nm鎖緊,完工試車

制動提升一些而已,等磨合

YAMAHA BW’s 100 飼養日記 09 – 油門檢點

DSC_0120.JPG

最近發現機油燈很早就亮了,上次加機油才幾百公里而已

然後突然想起有看過幫浦卡住,24小時供應機油的狀況,就先檢查看看幫浦的狀況

YAMAHA很貼心地在風扇蓋上開了個視窗,然後機油幫浦很明顯地沒有回復位置……

用一根棒子伸進去撥,雖然很緊但是可以感覺到彈簧的力量,推測是油門線卡住

DSC_0123

這個要解決除了換新的線之外,拿個注油器灌潤滑油就行

但是新的線總成要NT$500,注油器便宜的多

然後兩者都要拆一大堆殼 = =

中途手忙腳亂就沒拍照了,底端由於不是普通鋼索頭的形狀,必須從中段灌油

Screenshot (8)

拆開車台號碼那個位置,就可以看到油門線中間一分二的一個塑膠盒子

把底下兩條分解出來灌油,另一端噴出一堆鏽,然後這部分就解決了

DSC_0136

完成之後,油門還是有點緊,反正握把也想換了,一起處理

把WD-40灌進握把裡面,握把就可以直接拉出來

DSC_0138

之前因為有小損傷,拆下來的W650原廠握把,超軟好握

DSC_0139

油門套管分解清潔上油,太懶了不然把手應該要再拋光

DSC_0140

裝回去的時候特別注意這裡要套進倒鉤裡面

DSC_0142

這樣才是正確完成的位置

完成之後放開把手油門會自己快速彈回原位,才是直拉化油器該有的感覺啊

DSC_0145

YAMAHA BW’s 100 飼養日記 07 – 電路更新

DSC_0085

今天的主角,全車主線路新品

DSC_0087

一開始拆殼就覺得累了

DSC_0089

除了啟動繼電器的地方之外還蠻好拆的

DSC_0091

新品上車,重新走線

DSC_0092

接頭的部分都還蠻防呆的,比起雄獅快速很多

DSC_0093

一些走線的位置可以自行優化

DSC_0094

束帶固定

DSC_0095

殼都拆了,順便檢點空濾,裡面膠條居然還在

DSC_0098

濾網換新

DSC_0099DSC_0101

汽油溢流管復原

DSC_0102DSC_0103

電瓶防震墊復原

DSC_0104DSC_0105

總幫維修孔蓋更新

DSC_0106DSC_0107

更換省力油箱蓋

B.Man’s View 25 – Suzuki SV650 Rally concept

160318_095639

通常我覺得對概念車多加評論是沒有意義的,反正市售化了再來看也不遲

但是新款SV650發表時我就很有興趣了,現在又有了很棒的概念Cafe版本,感覺得出來SUZUKI對於新SV相當重視啊……

雖然說是”Rally”版本,但是除了那兩個霧燈之外,怎麼看都是Cafe的標準改法啊… 分離把、單座墊、還有個小整流罩,整流罩視覺上有點像是延伸到油箱旁邊但是其實是分開的,我想應該是要跟標準版本流用大燈零件的設計。單座蓋的部分我就覺得可以再改良,因為尾部已經有殼了,應該要整合得更好才是,其餘的部分跟已經發表的SV650差不多,要再增加什麼也是多餘。

目前還沒有任何市售化的消息…… 但是真的很希望能上市而且車尾能再改良。

YAMAHA BW’s 100 飼養日記 06 – YSS專用後避震

為了要從賣車的傷痛之中走出來,買了人生第一支改裝避震來麻痺自己 XD

DSC_0022

車上的副廠避震其實出乎意料的不太差,反正就拆下來

前輪要墊高不然會很麻煩

DSC_0023

所有活動部份上黃油

DSC_0030

其實上面因為太粗了,擋泥要修掉一點

固緊扭力: 上30Nm,下16Nm

預載過幾天再看看

YAMAHA BW’s 100 飼養日記 05 – 踏板固定螺絲更換

螺絲一直是我整理車子很注重的項目

常常有人車子弄好了還是說不出來哪裡舊,通常就是螺絲生鏽

速可達雖然有塑膠殼保護,較少會有生鏽問題

但是踏板處常常會是水最後聚集的地方,排水孔一定要小心被落葉等塞住

不然常常就是螺絲鏽到斷掉,拔不出來……

至於水往下流到底下的骨架,除了不要淋雨就無解了

DSC_0008

YAMAHA在這裡使用的是有表面電鍍的螺絲,不過二十幾年過去,一樣變成這樣

DSC_0010

其實正確做法,這裡應該要有個凸緣墊片避免塑膠被鎖爆

但是居然手冊上也沒有畫出來

六個鎖點只剩下一個還有原廠墊片,也只能這樣了

YAMAHA BW’s 100 飼養日記 04 – 多樣零件更新

先換個齒輪油

DSC_0463

後面殼全拆了,有一堆東西要弄

DSC_0468

負壓管跟汽油管換新

DSC_0470

機油管彈簧復原,橡膠隔板復原,線路照原廠固定

DSC_0472.JPG

空氣罩更新

DSC_0474

油箱橡膠蓋更新

DSC_0475

馬桶更新

DSC_0476.JPG

後剎車線固定架復原

DSC_0477.JPG

看起來很大卻沒聲音的喇叭……

DSC_0478.JPG

整流器更新,現在最擔心的就這部分

DSC_0479

喇叭線路接頭復原,喇叭復原

DSC_0481

卡鉗螺絲更新

DSC_0483

從白天戰到晚上,累了…

接下來預計是傳動的部分

YAMAHA BW’s 100 飼養日記 02 – 前叉更換

原本說要慢慢整理,但是手一滑不小心東西就寄來了……

BW’s 100 前叉沒想到原廠還有貨,趁早買免得絕版了也好啊

車子騎了幾天總覺得轉彎的時候重心很怪,然後發現前叉跟之前幫朋友整理的那台不一樣

原廠的頂蓋直徑是比管徑來的大的,三角台的設計讓前叉可以牢固在三角台上,即使螺絲鬆了,也不會往上或下鬆脫。但是車上的很顯然是加長後換過頂蓋了,頂蓋是被夾在三角台內的。跟新品比較下發現長度差了五公分之多。

反正就先恢復原廠,周邊的東西看起來顯得好舊啊…… 真想零件手冊拿起來每項都買新的(笑)。

下一步預計是整理內部管線的走位。

YAMAHA BW’s 100 飼養日記 01 – 納車

最近手上的車狀況都很好,沒甚麼要弄的,不免有點手癢

就把哈桑的勁風90換成BW’s 100來亂搞一下…

BW’s 100是YMT名車之一,在全世界銷售都很不錯

外型在當時前衛特殊,二行程100cc也比一般二行程速可達有力

剛好有朋友要賣,就接手來看看

DSC_0208

外觀看起來還OK,細節還要再慢慢搞

前叉要先換成原廠高度……

DSC_0211

最重要的車架狀況很好,小小鏽而已

拆光光之後大致良好,少了一些小零件,走線不太對,都不是大問題

DSC_0209

馬桶鎖點斷了一個,為了這個換掉馬桶好像有點浪費

怎麼辦啊

Garage Life 24 – SJCAM SJ4000 攝影機

這個東西現在差不多已經是用路人標準配備了,人在江湖啊…

之前用的克難版本因為固定在安全帽,多買了一頂帽子之後就變得麻煩了

做了一點功課之後,選擇了CP值最高的SJ4000,該有的功能都有了,循環攝影,拍照,播放,防震動,防水,汽車模式……

重點是配件超多,固定方法完全看自己創意

SJ4000-accessories-500x500

DSC_0002

夾具的手轉螺絲我換成十字螺絲,因為下車的時候防水盒不會帶走

DSC_0003

DSC_0004

可是兩台車加上一台汽車,如果要換來換去,還是要多買一對配件啊……

Garage Life 23 – GIVI EA106 油箱包

很久以前,買過南海的油箱包,真的是打檔車騎士的好夥伴。但是用久了之後,磁鐵部分的橡膠假皮都乾裂了,雖然有縫起來,但是很醜,之後就便宜出清了。

而且南海的容量有點買太大了,大概是五公升左右

其實現在如果會下雨,雨衣都背著,但是比較麻煩的反而是不會下雨的時候……如果穿皮外套或是西裝外套,都不適合背東西,有時候上班途中買個早餐就要掛在把手上了 😦

想來想去最好的方法還是回到油箱包,但是就限定晴天使用,放點小東西而已。大概看了一下市面上其實小容量的沒啥選擇,直接就買了GIVI的EA106

DSC_0597

容量真的很小,大概一雙長手套就差不多了,因為是比較早期的型號,上面的透明袋子只放的進iPhone4……,這個部份真的很可惜,不過賣家也是在出清,不貴。

DSC_0598

另一個我比較有意見的部分,是最上面的設計,有提把,但是又有一條可以勾住車子的帶子,然後又有兩個D型環可以勾肩帶,這三樣東西根本可以結合在一起好不好

配件的話有四條綁帶,可以用在四邊的雙D環,可是這麼輕的油箱包實在不需要這樣啦。然後一條肩帶,大概也是用不到,然後就是防水罩,這個就放在裡面應該是不會拿出來。

整體來說,兩千不到,又是義大利大廠,設計好看,配件齊全,還蠻值得的。

YAMAHA MT-09 飼養日記 12 – 一年通勤心得

Yamaha-to-Unveil-New-MT-09-850cc-Sport-Bike_9

MT-09在過去一整年裡,大概是大排氣量機車的最熱銷車種

通常這麼熱銷的車,我就不會去買它。不過,當初沒預料到會賣得這麼好,而且這台車實在是好車

DSC_0578

跟當初買它的預期一樣,三缸引擎真的好騎,曲軸每240度就有一次動力,這時候其他兩缸不是在上下死點的位置,所以震動很不明顯,動力輸出平順而且穩定,即使是在台北市,也不會有動力太大在車陣裡難操控的情況。三種騎乘模式除了一般模式,B模式下雨天用是最實用的,A模式的話用過幾次感覺不明顯,可能要比較順暢的山路比較適合。即使低轉速非常好操控,因為排氣量夠大,加速能力我覺得也沒有輸給四缸車,不過加速時的油耗就蠻恐怖的。(定速約25km/L,急加速大概8~9km/L)

再來就是比較被大家挑惕的部分,前後懸吊實在是非常“堪用”的等級。為了要壓低售價,這台車真的是在買引擎跟車架,前後避震跟煞車雖然看起來都是高於一般街車很多的等級,但是真的是看起來。YAMAHA大概也已經學到,很多人選車是選“看起來“的,前倒叉算是問題不大,後避震如果有預算可以是第一個升級的部分,雖然前後回彈阻尼都可調,但是壓縮是我覺得彎中令人感覺不穩定的主要問題,很多人說感覺避震很”軟“,不如說是壓縮速度太快,相對的在台灣特有路面也是有起到舒適的作用。前面如果換成正叉但是規格更好,應該售價也不會增加,但是銷量可能會降低XD

DSC_0582

煞車的部分前輻射對四卡鉗,看起來也是無懈可擊,但是其實側面的雙子星裝飾有偷偷加大面積,實際的活塞尺寸遠小於側面看起來的尺寸,不過表現還是比懸吊的部分好。另外一點是煞車油管,可能我久沒買新車,現在原廠雖然不是配金屬油管但是直徑比以前細了不少。ABS的車我是第一次騎,騎了一年大概有啟動了三次吧,大家也知道台北的路況是怎樣,啟動的情況都是低速急煞,個人是覺得沒有ABS也可以輕鬆應付,這個完全個人喜好。

DSC_0581

然後有一點不知道是不是我太過在意,就是那個座墊我第一次坐上去就覺得很硬而且太前傾,即使天天騎過了一年,我還是覺得不習慣,如果要騎長途的話,我是絕對不會選這台,但是如果是MT-09 Tracer就非常棒。

DSC_0583

由於這是我第一台拿來代步的大型二輪,在台北很多時候,都是下雨天在騎。當初也是為了這個原因,看上使用了很多鋁合金零件的MT-09,除了鋁合金之外,外裝幾乎都是塑膠,電鍍的部分只有前叉內管。所以,這是我有史以來保養的最輕鬆的車,整台車看起來比較有機會生鏽的,就只有照後鏡的支架,而後牌架的支架,不確定材質是鐵的還是鋁的,也有可能是白鐵,總之到目前完全無氧化。鋼板壓鑄的油箱採用的是霧面烤漆,連打蠟都省了,直接拿水擦乾淨就好。但是,藏在車身底下的排氣管跟引擎前面的部分,洗車的時候非常麻煩。

MT-09作為通勤跟休閒的全功能車,大致上來說非常非常合適,除了排氣量對我來說實在是太大了,當作是第二台車有點不實際,雖然車身跟重量都與600等級無異,但是壓力還是有。如果是MT-07的引擎裝在MT-09上,也許會更輕鬆好騎,但是這樣又少了三缸的賣點。只能說,曾經擁有,下一台會更好~~

B.Man’s View 24 – YAMAHA MT-10

2016-Yamaha-MT-10-EU-Night-Fluo-Studio-002

首先,這根本就是FZ1

YAMAHA想必是靠MT-09/07賺錢賺到鬼遮眼了,現在終於把四缸車拿來掛MT的名,MT-09的三缸引擎就已經是在“大扭力”及格邊緣,美國市場直接就是以FZ-09當作型號,這台R1調教後街車化的車,去除掉MT-09流用的設計元素,其實就是前一個版本的FZ1的再進化啊。

2006fz1nstudio0001s3f

而且因為這台車只是R1加上MT-09,看了其實一點感覺都沒有啊,完全沒有新的東西在車上,也許能分掉一些已經過分開發的四缸性能街車市場(Z1000, GSX1000, CB1000R, S1000R……等),但是MT會大賣就是因為騎士們已經厭倦這些車了,為什麼不是設法開發更特別的形式,例如中排氣量搭上R1的配備?

那這台車如果要在美國市場上市,要不要叫做FZ-10呢?這個決定實在是做得太隨便了,千萬不要業績剛剛有起色就急著把MT系列消費掉,好嗎?

Garage Life 22 – Shark Vancore安全帽

DSC_0477

其實,最早想買Ruby Casteltumblr_mejkzx37Bm1qb6xe7o1_1280

但是公司倒掉了…… (明明就是買不起)

然後想說不然買Biltwell Gringo

Biltwell-Gringo-S

但是注意到沒有通風口,夏天一定死在路上

Simpson太多人戴了,另外bell bullitt有很多國外車友推薦我

5244548

可是下巴太小了,沒擋住整個臉我會很不自在……

這個時候,Shark Raw出現了

Shark-Raw-Blank-Open-Face-Crash-Helmet-Matt-Black-4

雖然是3/4帽,但是獨特的造型馬上在車界引起話題

很多新車廣告裡也馬上採用

而且把滑胎帽的眼罩元素加到街車帽雖然不是新做法

但是重新設計眼罩的形狀,讓他可以跟帽子整合,倒是很棒的idea

很多車友馬上就衝去買了,但是經驗告訴我,絕對不要衝第一個 XD

然後過了幾個月,改良後的Vancore就上市了

11660-Shark-Vancore-Plain-Motorcycle-Helmet-Matt-Black-1600-7

第一眼這個看起來像是頭骨形狀的外型就注定我一定會入手了

雖然看似可以活動的下巴罩可以掀起來,不過他是固定的

優化過後的快拆眼罩是最主要的重點,之前Raw的眼罩必須拆除耳蓋才能拿下來

頭頂通風口改成開關的形式,不過有點鬆動的噪音就是

第一次戴歐洲帽,其實跟日本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像是帽帶跟內襯的整合,就比日本帽設計的好

但是內襯卻用魔鬼氈固定,不像日本帽的釦子來的耐拉扯

所以穿脫的時候,常常發現內襯的邊緣脫落…..

另外各個部分的形狀跟接合,也不像日本帽這麼到位

頭型倒是沒什麼問題,本來以為東方人的頭型會不太合

而且,由於是從Raw修改來的,這頂其實還是3/4帽

內襯主要圍繞在耳朵周圍,臉頰的部分空空的

這部分,算是最遺憾的

Kawasaki W650 飼養日記 22 – 更換EL250原廠方向燈

kawasaki-el250-1988-4

1999年第一次看到W650的時候,很喜歡日版的小方向燈

但是隨著時代過去,小方向燈現在好像沒這麼流行了

好幾次想要換成鋁製方向燈或是W3風格的方向燈,但是都覺得裝起來完整度不夠

主要原因是,前方向燈的鎖點是一個在大燈架上的凹槽

如果換成改裝的,這個凹槽看起來就很空虛

否則的話鎖點只是很基本的10mm圓洞而已

話說某次看到日本有車主更換成Kawasaki Eliminator 250原廠方向燈

鎖點直上,定位凸點也對應,插頭又一樣,幾乎就是完全直上

形狀不是歐規W650的砲彈型,比較像是SR400的扁圓形

雖然單價蠻高的,不過還是忍痛訂了四顆

DSC_0448

東西到手,跟歐規的正面看幾乎一樣

DSC_0449

金屬反光片,防水膠圈…… 用料扎實只有上個世紀看的到啊

DSC_0453

後面原本的樣子

DSC_0455

車子一下子變寬了

DSC_0456

02年之後的W650前面改成快速插頭,只能轉接了

DSC_0460

□-O-o

DSC_0463

DSC_0473

完工~

SUZUKI Escudo 飼養日記 06 – 分電盤蓋更換

DSC_0419

今年初,老吉星開始有難發動的問題,回原廠診斷了兩次,花了不少冤枉錢,雖然順便修好了冷氣跟水箱的問題,但是問題始終沒有解決
DSC_0420

由於每次發動都有”數缸不點火”的感覺,突然想到老汽車特有的分電盤,會造成點火問題,而且會時好時壞,拆開清潔問題立刻就好了。這才叫修車啊,從症狀去推定問題,如果只會看到甚麼症狀就把整個總成換掉,那乾脆換掉一台車最快了啊……。

清潔的時候注意到分電盤蓋裡面的電極已經”電解”掉了(不確定這種現象叫什麼),所以買了新品更換,而打火頭買到的型號有問題 = =,還要等一陣子看看。

B.Man’s View 23 – 哈特佛 Falcon 400

main

這也是要先說售價的車:148,000,難道R3效應真的開始發酵了嗎?

好幾年前,哈特佛要打造台版CB400ss的風聲在當時根本沒有國產黃牌的時代造成話題,不過好幾年過去了,一直也沒看到什麼東西,大家都忘記這件事情了。

然後一直到了前年吧,在一些場合開始看到未完成的400cc街車,當時看起來就是一副拼裝的樣子,可能是為了探探消費者的反應,故意拿出來給大家聞香一下,現在看起來這樣做蠻聰明的,最後的成品完整度我覺得算是哈特佛目前最好的表現。

雖然車型不是復古車有點讓人失望,但是引擎的確就是那顆仿造CB400ss的引擎,將來要出另外的車型應該也不難。車架的部分就有點耐人尋味了……,底下是雙搖籃車架,上面卻是編織鑽石車架,史上好像沒有這樣的東西,也許是為了配合車型做出的決定,好在下半部是用黑色塗裝挽救了一切,不難看,強度不要說過關對這個引擎來說算是超過很多了(笑)。整體外裝也是很令人驚訝的不難看,算是現在很流行的元素作組合,沒有國產常常令人“驚艷”的神來一筆。線路藏得非常好,直接看到的只有油冷排的油管,其他線路應該都藏到骨架裡了,這個真的很細心。

硬要挑問題的話,後煞車總幫跟卡鉗用金色的不太搭配,應該也用黑的就好,不過排氣管擋住了看不太到。頭燈個人不喜歡,這種類型的頭燈實在是看膩了啊。

配備也是很令人驚訝的超值,從前面開始看:油冷排,倒叉,輻射卡鉗,金屬油管,直推總幫,中置避震配多連桿,鋁合金搖臂…..,這個比起一些日本陽春400cc都有點過分了,更不用說某國產很高貴的300cc復古車。

不只是配備的部分,細節焊接處理跟電裝線路的安排,看起來也都大勝某國產很高貴的300cc復古車,更何況某國產很高貴的300cc復古車引擎問題不斷,這顆引擎只要能接近本田的水準,作為有路權的代步檔車絕對是市場第一選擇。

自從R3的市場定價,就像是某政黨為了挽救失業率砸你我納稅錢推出22k政策,為中排氣量訂下了一個基準之後,中排氣量的售價慢慢開始回到合理的範圍,如果這波熱潮能持續,以後真的可以改變整個市場失態。

YAMAHA MT-09 飼養日記 10 – 打檔桿油封更換

DSC_0252

MT-09騎了兩個月左右就發現打檔桿周圍有油漬,歷經了拒絕、憤怒、沮喪、討價還價、接受等五個階段後,還是決定要來處理一下。這是我第一台漏油的YAMAHA,雖然無法確定為什麼會漏這裡,但是很有可能是油封的用料沒有之前好。

DSC_0253

這裡有安裝記號。(把奇異筆放回去)

DSC_0254

打開有點驚艷,看到幾個新設計,對Y牌的信心又回復了!! LOL

DSC_0269

雖然是很好的設計,但是以後要拆一定是災難……

DSC_0256

跟外面固定的C型環苦戰了一陣子之後終於到達這裡了。都是油。

DSC_0258

清潔一下,還是看不出怎麼漏的……

DSC_0261

油封好不容易勾出來,滴下了一塊錢。

DSC_0265

油封尺寸是12x22x5,先記起來,以免下次還要用到(嘆)

DSC_0268

裝好新的,真的很擔心還會不會漏

DSC_0273

完工~拜託不要讓我再拆一次了

B.Man’s View 22 – (HTC) GOGORO

gogoro-bike

GOGORO,經過大家激烈的討論之後,我對這台精緻的電動車有了比較完整的看法。這是一台被商人殺死的絕佳產品,就這樣。

gogoro-smartscooter-all-parts

不論是外觀,結構,用料,這台車都是目前國產的最頂尖表現,可以說是台灣的設計師終於有機會實現自己的想法的東西。樸素可愛的外觀,大量鋁合金零件構成的車體跟懸吊,強力磁鐵固定方便更換的前面板,LED燈具,轉向軸兼具避震功能,還有很棒的結構設計方便維修藏於車底的馬達部分。

Gogoro-Smartscooter-Open

但是這個東西很不幸的注定會失敗,甚至128,000的訂價出現之前我就感覺會失敗了,因為GOGORO不能讓騎士自行充電。先說定價策略的問題,GOGORO宣稱前兩年的花費會低於汽油機車,但是你的定價就是128,000,這筆錢是要先花的,當然GOGORO的市場並不是在一般的國產機車族群,比較像是在Vespa的族群,願意花十萬以上買一台有品牌有外形有價值的機車,但是這個族群還是會去選擇Vespa,拜託人家可是百年義大利工藝啊,雖然現在的Vespa已經跟當初的產品完全不同了,但是品牌的價值加分很多。反觀GOGORO,首先你沒有品牌,這點也讓我蠻驚訝的……。稍微知情的人士會知道,GOGORO的最大金主是王雪紅,可能因為這樣市場又掉了一半,然後王雪紅是靈糧堂的大金主,剩下的一半又少了一半。這一小搓的潛在消費者,不管你王雪紅跟政府多要好可以到處去蓋電池交換站可以直接拿比別人更多的補助,都沒辦法撐起這種精品的經營模式。

再來,請想像市場上推出一台汽油機車,但是他的汽油是裝置於特殊油箱之內,當汽油用盡時,必須要到特殊的油箱交換站更換幫你加好油的油箱……

brammo_empulse_at_charging_station_august_2012

(先進國家隨處可見停車場充電的電動車)

如果有一台這種機車上市,不管車本身有多好都賣不出去。這種模式根本就是能源壟斷的濫觴,市場不再互相競爭而變成是被切割後的獨佔市場,消費者只能受到車商宰制無法翻身。不過這裡就看出GOGORO因為急於回收而失敗的關鍵,如果我願意花個兩年吃掉機車市場,反正有政府罩我,每台GOGORO賣五萬,甚至四萬,等到國產汽油機車不行了,換電池每次收費就隨便我開。

0EGzooE

再來不能不提一下最近GOGORO事故的事情,因為這個小小的事故可以看到一個蠻重要的點:台灣的設計師做車子的經驗太少。機車事故有幾個地方一定是會承受倒車的撞擊,速可達不外乎就是手把、車殼側邊,看到GOGORO的拉桿有顧慮到這點,但是把手卻是鑄造的??聽說還是被騎士自己折斷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個人騎過不少車了也倒過不少車,把手不要說斷掉連歪掉也很少哩。另外車架疑似變形,不過無法確定。

工業是無法一步登天的,只能不斷嘗試不斷找出更好的方法。但是台灣拜政府之賜,機車工業五十年來都是一樣的水準,就是當初日本人傳授的那個水準,即使2002開放之後,環境也是短時間難以改變的事情,除了廉價代步車之外,我也不知道台灣機車能走去哪裡。

2017.09.25

人車幾乎都沒事的小事故,前叉就斷了…

21761435_824458811061539_6600229727191621484_n

YAMAHA MT-09 飼養日記 09 – 機油更換 3

DSC_0232

今年,就用MOTUL 7100 10W50迎接夏天吧~~!!

考慮了一陣子決定還是不要用300V了(明明就是用不起),雖然MT-09的引擎很類似YZF,但是點火方式跟排氣量的差異所以轉速也沒有這麼高,7100應該會是很不錯的選擇。

DSC_0234

連MOTUL都要來提醒我嗎……? 好啦390真的越看越不錯

DSC_0237

中間順序都差不多就不照相了,有了廢油桶方便很多,但是MOTUL的瓶口太大沒辦法倒進那個小小的機油口,想了個克難的方法但是流的很慢,下次要去買個軟管才行……

ODO: 3,548Km,覺得這次可以用個5,000Km看看

Kawasaki W650 飼養日記 21 – Hyperpro 前叉彈簧 Part2

DSC_0139

千呼萬喚始出來,這次的主角Hyperpro前叉彈簧

DSC_0141

一樣還是用MAXIMA 10號 343ml

DSC_0145

(這裡加入黃色笑話)

DSC_0147

這裡可以看到原廠彈簧(下)是只有一種間距的

DSC_0152

樂高工具沒想到這麼好用

DSC_0155

油封狀況很好,這裡塗一些油之後把土封蓋回

DSC_0149

前叉部分完工~~

DSC_0156

反序裝回,所有螺絲上扭力

DSC_0157

順便卡鉗清潔一下,其實根本沒啥髒……

DSC_0159

完工,等待試車結果~


2015.5.30

雖然室外是36℃,但是還是帶著車子出門測試了

首先路感變得更清晰了,小起伏也是透過把手傳遞上來

較大的凹洞等,有比較沒有彈跳,但是就苦了腰…

整體來說舒適性降低不少,車頭變輕

但是很意外的剎車手感居然變好了

甚至感覺比避震的改善還多 XD

騎快一點的時候放心很多

而且很慶幸當初有裝防甩頭搭配

 

Kawasaki W650 飼養日記 20 – Hyperpro 前叉彈簧 Part1

DSC_0111

對於W650的前叉真的是已經不滿意非常久

因為原廠完全舒適的設定,在台灣彈跳的路面常常感到很不安心,甚至會聽到彈簧回彈過慢出現金屬敲擊聲的情況

但是因為去年底不小心入手了MT-09,更換彈簧的計畫就取消了……

不過某天看到半價機會,結果手一滑就寄來家裡了 = =

DSC_0113

雖然有中柱,但是最好還是架一下比較保險,不要以為前叉插地板的事情是不可能的啊

DSC_0114

架起來一點點就好,不然拆前輪會很吃力

DSC_0115

不要忘了卡鉗要吊好

DSC_0125

到這邊發生了點麻煩,因為前輪軸兩邊都是12mm內六角,

跑去買了一個套筒,才想到上次已經買了一個 = =

正好,因為轉螺帽的時候輪軸也會跟著轉,所以兩邊要同時固定

但是三分轉四分頭我只有一個 = =,所以又買了一支四分板桿

總算是以100Nm的強大臂力拆下前輪軸

DSC_0127先放鬆上三角台,頂蓋,然後下三角台,抽出前叉,

不知道為什麼下三角台也是超緊的,放鬆了也不會自己掉下來

DSC_0129

DSC_0136

原廠前叉油是很漂亮的紅色~~

DSC_0132

放置半小時,老實說油超乾淨的,有一度想說要不要把彈簧換掉就好 XD

To Be Continue…

Garage Life 20 – 4L廢機油桶

這東西從十年前就想要買來用了

以前找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

網路購物也不像現在這麼發達

最早是想要找圓形的

81-z2MH7oRL._SL1500_

最近換油常常弄得滿地都是…… 決定還是要買來用

過了十年,要甚麼容量都有

現在引擎體積都不大,三公升內就可以搞定

買了個最小的

DSC_0110

最近馬上又可以用到了

Kawasaki W650 飼養日記 19 – Oil Change 6

DSC_0046

實在是拖了太久了,換檔的感覺實在已經無法再忍受了

加上夏天的來臨,還是決定把油換掉

這次使用的還是MOTUL 5100 10W50

只是新包裝有帥一點點

機油濾芯上次沒換,這次一併換掉

買了K&N KN303,原廠的太難買了

不過並不是說原廠的比較好用……

DSC_0047

想要去買個廢油桶很久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還沒買

DSC_0048

機油濾芯的位置很不錯,這顆引擎不只外觀,保養跟很多細節也都花了很多心思

DSC_0050

K&N濾芯的專利設計,不用特工雖然很方便,但是前面的蓋子就裝不上去了

在考慮下次買SIMOTA的濾芯,雖然是藍色的但是蓋起來也是看不到

ODO: 6,097Km

這兩年真的騎的太少了 = =

B.Man’s View 21 – YAMAHA YZF-R3

101614middle2

說好的不打臉呢?

先說售價,台幣238,000。恩,這就是大家在說的貼幾萬就有進口車,而且真的是幾萬不是十萬那種。R3在市場競爭最激烈的美國售價是5,000美金,現在約合台幣155,000。在比較高價的英國是4,800英鎊,約合台幣220,000。簡單說,這是2005最低潮之後我看過最合理的售價了。光是憑這一點,就值得來去給兩陽打臉支持台灣山葉。

r25bk_004

有在關心的話應該都知道YZF-R3是從R25修改而來的,因為歐盟法規的修改,擴缸成321cc,跟Ninja300的情形其實是一樣的,剛好台灣上快速道路的限制是250cc,因此可以說是黃牌檔車目前最佳選擇。車子本身跟所有的日系中排氣量一樣: 引擎很棒,配備很陽春。雙缸引擎擁有42P的出力,光是看數據就知道這顆引擎絕對配得上”仿賽”的定義,雖然把手高度看起來就是很旅跑,細看配備的話前剎車實在是堪用的邊緣,好歹也配個雙碟,單向雙活塞卡鉗倒不是大問題。車架也是堪用等級,雖然說Ninja300也是相同的配置,不過總希望能看到個CF鑄造車架再次出現啊… 這也使的車重來到169Kg,當然這樣的售價就只能接受這樣的配備,換個對四這台車就沒啥好挑了。

frame-r25

至於很多人在靠杯指出沒有ABS,老實說誰在乎啊。安全的騎乘觀念比這些安全配備重要得多了而且還不要錢,這麼在乎ABS就去開車吧,騎車本來就是危險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啦。

我對R3的期望不只是黃牌多了個好選擇,YMT的絕妙定價往下可以抑制把台灣人當盤子敲的國產車,往上直接攻擊到台崎跟即將進入台灣的本田,當然還有DUKE390及RC390,甚至整個日漸失控的車市都會因為這台車有所改觀,只能說YMT這次有聰明啊。而歐洲這股300仿賽的風潮,再過一陣子就會演變成300街車的風潮,如同機車工業長久以來的傳統一般,到時候就有20萬左右的300雙缸街車可以選(例如重新調教成MT-35),好險沒有買35萬的DUKE390啊……

YAMAHA MT-09 飼養日記 08 – 機油更換 2

又到了機油更換的時間

第二次換油,應該可以開始用比較粘的油了

而且天氣也開始變熱了,很擔心這顆引擎在炎熱的台灣能不能適應啊

DSC_0566

這次使用Agip 10w60 Top synthetic techology (蛤?)

有兩罐舊包裝是朋友R君贊助,再買一罐新包裝已經換成紅黑罐了

DSC_0570

原本以為要跟TU一樣大戰半小時的螺絲墊片,斜口鉗輕輕一夾就起來了

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YAMAHA的設計不像SUZUKI那種”爽到你甘苦到我”

墊片壓扁變形之後,內徑不會改變,所以不需要破壞就能拿起來,這個非常細心啊

這次沒換濾芯,更換量居然只要2.4L,長久下來可以省下很多換機油的錢 T_T

DSC_0574

最後一樣43Nm鎖緊

總覺得鎖緊的時候都很輕鬆,怎麼要開的時候都覺得要兩倍扭力啊?

DSC_0576

ODO: 1,581km,下次預計3,500km換油

B.Man’s View 20 – SYM SB300 / 野狼300

ee51cdc5f92663ee81db7cfdfb206b38其實,這次三陽的市場切入方向是對的,單缸,基本街車外型,基本性能配備,不要一些很中華式的無用東西,這些都有很完整的被執行出來,所以我還是覺得野狼300應該會賣的”還可以”,但是以我的標準來說,只能算是差一點及格的概念階段,應該多考慮一些再生產上市的,非常可惜啊。 先說一些我覺得有進步的部分吧,畢竟難得出了一台有進步的車,首先兩種車型可以選就是很好的決定,可是Cafe版本居然沒有分離把…… 這個就笨了,連野狼125都有的東西,300居然沒有?

0IMG_9644

再來,雙搖籃車架,這次算是走對方向了,強度看起來相當好,而且搖臂總算是固定在對的地方上,實用角度來看有過關。

圖片1

可是黑引擎配黑骨架,骨架卻是霧面烤漆… 結果就是骨架線條看不到,車子沒精神

1a0NFwuB05568另外車架延伸至引擎下面的部分角度跟曲線看起來都很勉強,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引擎的體積太大。 其他像是雙表配置,圓形大燈,側蓋裝進骨架裡,鋁合金前後座腳踏,看的出來三陽有用心參考了前東家HONDA的經典名車GB系列和最近的CB1100。

1990gb5001XBwO4jb9f2957

可是最後出來的東西怎麼看都無法跟這些車聯想在一起啊… 先不管要把水冷引擎做成復古車就是一項困難的任務,野狼300犯的致命錯誤就是外裝根本就沒有互相搭配。油箱的線條硬生生被坐墊切斷,300的車卻有公升級的大燈跟儀表,復古車裝了阿魯1000的管,最後面還裝了個速可達的尾燈,那個副水箱就算了,節省成本不想換位置還說得過去…… 總之,這是一台幾乎完全敗在外裝的車,台灣長期忽略設計重要性、認為設計不是一項專業、不尊重專業,最後的結果就是做不出第一眼就吸引人的產品,然後傳說這台SB300要賣192,000(笑),我自己是覺得155,000差不多,SYM如果有看到這篇,現在要開始拯救這台車還來的及,隔一年出個小改款,外裝加強一下就好了。

底下的圖三陽如果要拿去用來改款,著明出處就好,我不收你錢 XD

ee51cdc5f92663ee81db7cfdfb206b38

YAMAHA MT-09 飼養日記 07 – 機油更換

DSC_0380

第一次換機油我都是越早換越好,尤其換檔開始有”感覺”了

考慮到新車又是冬天,選了5w40當作訓車油

預計使用1000~1500Km

DSC_0382

因為引擎高度實在太低了,洩油螺絲前方設計了一個小”斜坡”

避免CASE被撞破 (其實全球各地已經有很多撞破的案例)

但是這樣的結果就是使用梅開板手的角度很受限制,不小心還會幹到排氣管

如果使用套筒,那就是很容易滑掉……

為什麼不像FZ6的螺絲設計在側面就好啊?

加上固緊扭力高達43Nm,還要趴在地上施工 (╬☉д⊙)

DSC_0383

機油濾芯的位置也是很苦手

前面就是第一缸的排氣頭段,上面是主要水管

所以換成K&N KN-204下次可以直接用板手開

固緊扭力17Nm,稍微用手”感覺”一下

好像該來買隻小的扭力板手

DSC_0385

注油口…… 上面就是離合器蓋所以不能用漏斗 (╯‵□′)╯︵┴─┴

我又沒有比較大口徑的軟管,只好小心地慢慢倒進去

突然好懷念FZ6 (╥﹏╥)

交換機油濾芯共需2700ml

DSC_0387

ODO: 590Km

下次換油應該是三月中了

YAMAHA MT-09 飼養日記 06 – Pyramid 前擋泥片

話說,第一次洗MT-09的時候

洗到一半有點抓狂,這台車實在太難洗了

因為要縮小車的體積跟重量

所有的東西距離跟空隙都是一敗

洗車的時候手根本進不去縫裡

引擎搖臂又是黑色塗裝,泥水噴上去超級明顯

考慮到這台現在是代步車,以後還會有很多雨天騎乘的機會

洗完車立刻就去下訂了擋泥板

DSC_0369

擋泥的形狀有配合原廠的弧形跟菱角,讓我鬆了一口氣

花點時間把附的雙面膠黏上,有點好奇怎麼不給一大片就好了……

DSC_0371

洗乾淨後用酒精擦拭過,然後用吹風機加熱,小心配合線條黏上

DSC_0375

用附的金屬夾加強固定,其實我是覺得不太需要因為旁邊根本沒甚麼地方給你夾

DSC_0377

急性子,先裝上車了

看起來加長很多啊啊啊

目測應該不會再噴到水箱上了

YAMAHA MT-09 飼養日記 05 – 中柱 Survey 2

Screen Shot 2014-12-24 at 11.30.26 AM

FJ-09原廠零件手冊上線了,伴隨著一個不幸的消息-

排氣管出口的蓋子也不一樣…… 😦

比對兩本手冊之後,中柱原廠改共需要:

2PP-14708-00 防燙蓋 x1

2PP-27111-00 中柱 x1

36C-27114-00 橡膠 x1

2PP-27151-00 鎖點金具 x1

2PP-27152-00 鎖點金具 x1

2PP-27116-00 彈簧 x1

90445-19003 套管 x1

2PP-27116-10 彈簧 x1

90109-10060 螺絲 x2

2PP-27211-00 後煞踏板 x1

5EB-18113-00 踏板橡膠 x1

目前價錢還沒有出來

先等看看有沒有勇者先衝

YAMAHA MT-09 飼養日記 04 – 中柱 Survey

Yamaha FJ-09 15  4

讓全世界的MT-09車主最興奮的消息,就是即將上市的MT-09有罩版FJ-09 (MT-09 Tracer)

果然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之中

更重要的是,FJ-09配備中柱這件事情,讓MT-09中柱原廠改變的可能

當大家熱烈討輪的同時,卻傳出加拿大YAMAHA回覆不能直上這件事情……

明明就是同引擎車架,只有外裝不同的車,不能直上實在沒有道理吧?

當年FZ-6N也是直上FZ-6S的中柱

仔細看了很多官方發表的圖片,看起來都是直上無誤,但是後來發覺…

Yamaha FJ-09 15  4b

看起來只是有橡膠的後煞踏板,原來是有外移的……@@

目的應該是為了要閃過彈簧

如果要原廠改,就必須捨棄原來還蠻好看的鑄造踏板

不然就只能考慮坊間的產品:

1. 犀牛牌醜醜中柱(安裝)

hepco-becker_mt09_03

真的很醜,雖然看起來很粗勇

2. SW-Motech中柱

HPS.06.453.10000 2-528x429

這個就蠻接近原廠的東西了

而且巧妙運用了C型彈簧勾,一次解決彈簧的問題,果然高手在民間啊

可惜就是中柱的關節看起來蠻弱的,如果原廠加上這個就很完美了

目前看起來還是原廠中柱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FJ-09的零件開始販售之前,都還不知道真的要裝上MT-09會遇到什麼問題

先觀望看看,期待是有原廠中柱加上坊間的Adaptor kit是最好

Garage Life 19 – Snap-On 內六角板手組

DSC_0325

嗯,這組也是哈桑送的

感恩哈桑,讚嘆哈桑

在現代機車上,上一個世紀的凸六角螺絲大量被換成內六角螺絲

雖然我是認為凸六角螺絲有不會積水的優點,但是內六角螺絲在高度上有很大的優勢

不管怎樣,都比十字鏍絲好得太多了

之前只有便宜的STANLEY六角板手(L型),加上幾顆內六角套筒

但是總是少了什麼,就像是你有套筒板手但是沒有T板手就是不順手

這組內六角的把手是橫向的,其實跟T板手是一樣的道理

如果不是需要扭力板手的地方,拆裝應該會快很多 🙂